凡鞋服品牌推广都有一种困惑:市场水深似海,时有狂风暴雨,时有闪电雷鸣;前有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,后有追兵虎视眈眈,鞋服品牌怎样才能脱颖而出、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呢?日前,笔者谭儒从《山海经》“精卫填海”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启发。
炎帝有一爱女,名叫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与仙女竞游嬉戏,不料至深海溺水而死。女娃死后,变为彩首、白喙、赤足的小鸟,随父狩猎,绕飞林中,悲鸣声“精……卫……”,后得名精卫,精卫听得父亲“海何以不平”的歌词,遂下决心,填平大海!于是,她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,木石虽瞬间即被浪涛冲走亦不气馁罢休。
后来,“精卫填海”的故事演变成了成语,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。
事实上,我们每一个鞋服品牌都有自己的既定目标,为什么有的品牌能够在市场上熠熠闪耀,有的品牌却黯然失色?笔者谭儒梳理了那些著名品牌跨越的轨迹,发现顶级品牌的崛起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拥有了“精卫填海”精神,也就是拥有了不屈不饶、坚毅不拔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。
1972年蓝飘带公司创立耐克品牌,还确定了它的勾状商标(当时的设计费是35美金),充满了飞跃的理想。70年代,耐克的销售量以年递增2倍到3倍的数额增长。耐克创品牌有别于阿迪达斯,选择了个性强烈、富于进攻性品牌代言人史蒂夫•普里方丹。然而,1975年史蒂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,使耐克品牌推广受到了挫折。耐克坚定地向着自己的战略目标飞跃,1978年与以脾气火暴闻名的网球手约翰•麦肯罗签约。
几乎所有品牌跨越都不可能是线性的,都会有曲折,耐克也不例外。1983年,耐克冒险扩张到时装业,品牌开始模糊起来,出现了不明智的延伸,以致耐克陷入了危机,库存品大量积压,销售和利润下降,重要人物离职公司,耐克开始走下坡路。
痛定思痛,耐克人没有气馁没有放弃,耐克改变了品牌营销战略,开始增加广告投入,利用迈克尔•乔丹代言将品牌推到公众面前。3年困难期后,耐克的销量开始增长,随后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大的运动品牌。
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阿迪达斯品牌,在80年代遭到了耐克的猛烈进攻,它的发展开始曲折坎坷、动荡不平。但阿迪达斯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,锐意拼搏、奋勇向前。90年代后,阿迪达斯以革命性突破又重新崛起。
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,鞋服企业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,没有点精卫填海的精神是不行的。鞋服企业必须持之以恒、坚定信念,才能将品牌建设进行到底。
众所周知,中国鞋服企业以制造为主,自主品牌推广对于鞋服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卓越的事业,犹如精卫想填平的东海,若想完成这一恢宏的工程,我们必须有精卫填海的精神,百折不挠、锲而不舍、一如既往、多方位地进行品牌建设。
自主品牌推广是一种恢弘的志向,鞋服企业应该像精卫填海一样,下定决心攒足了劲,不达目的不罢休,决不搞“半拉子工程”,更不能在短时间内见不到品牌效应就动摇转身。因为锻铸一个光芒四射的品牌是远景目标,绝对不能急功近利。如果我们半途而废,所有的品牌投入都会停在“半拉子工程”阶段,上上不去,下下不来,资金沉淀难以盘活,广告投入只能打水漂。所以,鞋服企业自主品牌想在市场上称雄,就要以精卫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,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,只有坚持不懈、奋勇顽强、一直向前,才能构筑强大的品牌竞争力。 |